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這句話高度诠釋了延安、延川、梁家河三個地方的政治意義與重大作用。

為樹立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的理念,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紅心向黨調研團陝西分隊孫浩楠、原治英、周騰飛一行三人繼續出征,前往革命聖地延安接受紅色思想教育。

調研團首站來到了楊家嶺革命舊址。我們跟随講解員來到了菜地參觀,這是毛主席在大生産運動中為了倡導大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開辟的菜地。在這裡,講解員為我們講解了《楊家嶺的早晨》這篇課文的片段。
跟随着講解員我們來到向坡頂,看見了一張石桌。就是在這裡,記者斯特朗對毛主席進行了采訪,也是在這裡,毛主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講解員還告訴我們,毛主席在談話中提到的紙老虎,在英語中沒有這個組合詞,因此餘光生同志用了英語中類似的“稻草人”來代替。

之後,我們來到了毛澤東舊居。毛澤東于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期間在這裡居住。走進窯洞裡面,有一張黑白照片特别醒目,是毛澤東與120師幹部談話時的合影,上面毛澤東主席身穿一條帶有補丁的褲子,他說過“窮隻是暫時的,我們将會富有起來的!”。
離開了毛澤東舊居,我們來到了朱德、周恩來等偉人的舊居、中共中央辦公廳參觀。中共中央辦公廳又被叫做“飛機樓”,它上下共分三層,在這裡曾舉行了延安文藝座談會。現在,中共中央辦公廳裡的牆壁兩側還留有《黃河大合唱》、《兄妹開荒》等劇照。牆上還有《東方紅》的歌詞,表達了人民群衆對偉大領袖毛澤東和中國共産黨的深情。
我們還參觀了中央大禮堂。中共“七大”于1945年在這裡召開。走進大禮堂,可以看見兩側牆上懸挂着六個象征着勝利的“V”字形木架,每個木架上插有四面黨旗,共二十四面旗子,在這次“七大”會議上确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牆後面還寫有毛澤東題寫的四個大字——“同心同德”,象征着中國共産黨人努力前行的團結精神。

1969年的梁家河村還是一個山窩窩、窮溝溝,在那個艱苦環境之下,習近平總書記曾将七年的青春揮灑在那裡。從青澀知青少年,成長為成熟穩重的優秀共産黨人,作為一代領袖帶領中華兒女走向幸福之路,這一路的蛻變成長,深深镌刻在梁家河村。通過參觀知青舊居、知青井、村史館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曆程。在那段日子裡,青年習近平在艱難困苦中經曆摔打、挫折、考驗,做到了寵辱不驚、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真正實現了人生的升華和超越。透過七年知青歲月,更加真實地刻畫了延安精神在梁家河的延伸,這是“艱苦卓絕、自力更生”所帶來的極其強大的心靈感染力、理論說服力、實踐穿透力。

作為新時代下的新青年我們要有所作為、有所進步,就要敢于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難。習近平同志帶領當地幹部群衆艱苦奮鬥,想辦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插隊生活讓習近平同志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曆練,培養了他堅毅的品格,也形成了“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精神。經過了幾個小時的參觀、學習,我們一行三人感受深刻。菜地裡的老人熱情地向我們訴說他記憶中梁家河的發展,從鄉親的零碎言語中可以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本色,充分展現了總書記尊重勞動、尊重群衆的愛民情懷。在梁家河,我更加真實地體會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一切為當地帶來了怎樣的發展,看着當地人臉上的笑容,除了敬佩更多的是讓我覺得感動。身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應該腳踏實地,把在梁家河學到的體會到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從梁家河知青到總書記,初心不變,信念不變,習近平總書記道“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标,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通過此次實踐,我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震撼,對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實事求是、全心全意,擔當實幹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習近平同志七年青年知青歲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接受了一場紅色文化精神的洗禮。以後我們青年學子應該更多更加深入的學習紅色文化精神,提升自身素質,錘煉個人本領,擔當責任,踐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