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傳染力甚至強過當年的“非典”,我的家鄉小城登封也出現了兩例确診病例。在黨中央的正确領導下,鄭州市政府快速反應下開啟了“封城模式”,盡全力控制每個社區的人員流動、随時管控外來流動人員。我在朋友圈中偶然發現,登封市共青團委向登封市大學生發出的倡議與召喚,我毫不猶疑的打電話報名參加,根據工作安排被就近分配到了B18區疫情防控卡點。
克服萬難,隻為社區平安
參加防控工作後,我們3名志願者幫助工人師傅在卡點建起了簡陋的帳篷。作為志願者主要負責白天協助團委領導值班,為社區因私事出入人員填寫出入證、檢查外出工作人員的工作證明并測量體溫。從團委的王書記口中得知,我所在的社區情況十分特殊:有約400戶人家、1000餘人口,其中有兩戶人家分别從高風險地區周口與武漢返回;社區靠近婦幼保健院,産婦孕檢出入和家人探視十分頻繁。疫情防控的前期缺乏經驗,難免有些手忙腳亂,尤其是中午時段,厚厚的一本信息登記表短短一中午就見了底。随着疫情防控健康碼逐漸推廣,志願者的工作簡潔快速有效,但是“出去掃過了為什麼回來還要掃碼”、“我是老年機,不能掃碼”諸如此類的問題仍舊層出不窮,有時雖然向同一個人解釋多次,但是還是要耐心向他們講解、期望他們的配合與支持。

病魔無情,人情味卻更濃
從2月初參與防控工作到3月下旬風險降低,許多事令我記憶深刻。冬至那天下起了雪,我們都裹上了團委送來的軍大衣,由于人流量較大,我們不能一直待在帳篷裡,在寒風和飄雪裡一邊跺腳取暖,一邊為社區出入人員登記信息、測量體溫。這時一位老婆婆端着一口鍋蹒跚走來,我和另一個志願者走上去想要幫她拿,她卻一邊把鍋放在帳篷裡的桌子上,一邊嘟囔着說:“今天是冬至,你們這些年輕人為了咱們社區安全就在這帳篷裡吃苦受凍,都來吃點餃子吧!”掀開鍋蓋那一瞬間,我的鼻子酸酸的,感覺所做的這一切,都挺值得。

感悟總結,共盼春暖花開
在全國上下衆志成城、齊心協力下,許多省市地區都降低了風險級别。我因為學校網課開始,三月下旬就退出了志願工作。在一個周五的早上,我接到了志願者同事的電話,他用難掩激動的聲音對我說:“快來卡點,我們要收拾收拾拆帳篷了!”我懷着狂喜的心情奔向帳篷,團委所有的幹部與領導,我們所有在B18區值守的志願者都在。拆除帳篷時,許多熟悉的面孔都帶着溫暖的笑眼說:“你們辛苦了。”甚至之前産生過摩擦的人都撓着頭說“沒了你們在這還挺不習慣的。”至此,我的志願工作正式落下了帷幕,在我的心目中,一切不被理解的委屈都消散了。或許這種感覺就是疫情防控志願工作的魅力之處,自己的奉獻與努力換取了别人的安康與肯定,這項工作是很苦、很累,但是我不後悔。那些徹夜留守值班的黨員幹部,他們身上的品格與意志力對我也影響頗多。從這次志願工作中我收獲良多,我也會更加踴躍地參與今後的各種志願活動,努力去發一份熱,發一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