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黎苗聚居區,保護發掘紅色文化
——“黎苗紅色文化調研團”首站抵達會山鎮加腦苗寨
2021年7月10日早7點30分,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機械系學生黨支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黎苗紅色文化調研正式開始。本次黎苗紅色文化調研團由機械系學生黨支部書記黎航老師帶隊,其他14名成員由學生黨員、部分入黨積極分予以及青年學子所組成。

上午10點30分,黎苗紅色文化調研團抵達首站——紅色娘子軍紀念地。高大的花崗岩石像上雕刻着紅色娘子軍在抗戰過程中的英姿,雕像坐北向南,高3.7米,連底座總高6.8米,将紅軍女戰士腳穿草鞋、肩背竹笠、風塵仆仆的一代巾帼英雄氣概充分展現。紅色娘子軍作為一個戰鬥整體,僅存在一年多時間,但她們的事迹和精神在海南、在中國乃至世界婦女解放鬥争史上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和意義。毛澤東、周恩來對紅色娘子軍作過很高的評價,稱之為“世界革命的典範”。随後調研團前往紅色娘子軍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上一個個樸素的名字都埋藏着一段英雄們為國付出一切的不朽曆史,黎苗紅色文化調研團成員認真仔細地閱讀着紀念碑上的每一個文字,沉默地緬懷着每一位英雄。紅色娘子軍的革命精神,沖破國界的局限,被世界婦女和人民所厚愛,她們的精神是永存的,是正義的象征。

下午13點30分,調研團出發前往第二站——會山鎮加腦苗寨。抵達目的地後調研團在村民委員會主任引導下進入苗寨。走訪調研途中,調研團成員在村民委員會主任的介紹以及講解下學習了解到部分苗族傳統習俗。三月三青年男女對歌戀愛,由于加腦苗寨鄰靠萬泉河,三月三的傳統習俗在這裡與萬泉河有了緊密的聯系,青年男女以生生不息的萬泉河為見證者來互表愛意;苗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他們深信萬物有靈,在加腦苗寨也有着一顆樹,承載着他們村裡苗族人的信仰,那是村莊裡年齡最大的一棵樹,這顆年歲頗高的樹被村中人敬稱為“樹神”,每逢過節,村裡的苗族人會在樹上系上紅綢帶來祈願;走訪途中,調研團還發現村裡頗具特色的建築牆體上繪有一幕幕苗族傳統文化節日的場景,頗具生活氣息的繪畫将整個村莊裝點成了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調研團随後對一位年齡高達93歲的苗族阿婆進行采訪。據村民委員會主任介紹,阿婆的孫子現在是在伍軍人,而她自己也是黎苗兩族共同抗戰時期的一批年輕人。調研團同阿婆和村民委員會主任的交涉過程中進一步發掘了部分藏在老一代記憶深處的關于抗戰年年間的故事。加腦苗寨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被三座大山圍靠且傍鄰萬泉河,形成了一處天然的隐蔽堡壘,而瓊崖革命時期海南省的形勢十分嚴峻,加腦苗寨憑借其優越的地理環境,保護了戰時受傷的革命軍人。當時革命軍決定在這裡建立後勤醫院,主要用于救治和收留傷員,在反革命勢力的圍剿中,革命軍給予的信任與保衛中國的奉獻精神讓加腦苗寨村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去保護後勤醫院,即使到了何種地步也絕不透露後勤醫院地址一絲一毫的消息。不屈不撓的精神加之共産黨的領導,革命戰争最終勝利,而加腦苗寨的苗族村民們也為會山鎮最後的革命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老人的家中,可以看到象征着優秀共産黨員——“光榮軍人”的稱号及懸挂在大門旁令人心生敬畏的“光榮之家”牌匾。通過苗族阿婆與村民委員會主任的叙述,這些極其具有紀念意義的标志頓時生動鮮活了起來,曆史的場景似乎從眼前閃過,調研團對加腦苗寨苗族村民對過去革命勝利和如今苗寨安定生活所作出的貢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采訪結束後,在村民委員會主任的介紹下,調研團來到村子裡的黎苗文化大舞台。充滿苗族文化氣息的舞台和身着苗族文化服飾的苗族人都讓調研團成員深刻領略到了苗族特色文化的魅力。最美苗族傳統舞蹈——竹竿舞也在黎苗文化大舞台上展現着獨屬于少數民族舞蹈的美,竹竿舞的配樂和優美典雅的動作帶着濃厚質樸的民族氣息。最後,調研團在一場苗族獻給共産黨的舞中結束了一天的調研任務,舞蹈中苗族人民對共産黨淳樸真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調研團全體成員。

經過一天的走訪調研,調研團全體成員對苗族傳統文化、苗族紅色文化以及加腦苗寨近幾年的發展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黎苗紅色文化調研做了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