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概況
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學科建設情況,研究生招生、在讀、畢業、學位授予及就業基本狀況,研究生導師狀況(總體規模、隊伍結構)。
海南大學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以複雜農業生物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綜合運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學的原理與技術,探索環境、裝備和設施與農業生物及水土資源的互作規律,研究與現代農業産業發展相關的工程技術、裝備和設施,提供與農業生物系統相關的工程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為轉變農業生産方式,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促進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智能化水平服務,以滿足農民增收以及加快建設現代熱帶農業的重大需求。主要研究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及政策、農機裝備運用管理與技術經濟分析;土壤-植物-機器互作原理、土壤力學、農機農藝融合和農機仿生設計新技術;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裝備設計制造與測控;以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标的智能作業裝備,開展智能農業裝備應用示範。
農業機械化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結合海南熱帶農業裝備的發展需求,建立了一支以骨幹教師為核心,高層次、高學曆、年輕化、職稱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學和科研梯隊,建設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了一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本專業高級人才,将自身所獲得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運用于各自行業,積極緻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校内碩士生導師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學曆導師14人、占74%。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海南省“南海名家”青年學者1人,海南省“南海新星”1人,海南大學青年教師“教學能手”1人。
學科以熱帶作物生産全過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研究為主線,在主要熱帶農作物機械化生産技術與裝備、熱帶作物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特色熱帶農産品質量追溯等方面開展研究。學科與機械工程一級學科、控制工程專業學科存在一定交叉性,在裝備設計、精準農業信息化與智能化等方面可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本學位點于2006年獲批,2007年起開始招生,目前在校生15人,2024級招生5人,畢業3人,就業率均達到100%。畢業生主要到企業從事教育、農機等方面的科研、管理工作,就業崗位與專業匹配度較高。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日常管理服務工作。
本學位點在實施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作為人才培養的出發點、落腳點和着力點,積極構建和完善“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習近平關于高等教育方面的重要論述以及全國思政工作會議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根本遵循,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和學校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施方案、“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一主三輔”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等系列工作部署和要求,通過加強制度建設、文化建設、課程思政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實踐創新活動建設等,構建學院一體化思政工作機制,不斷推進思政教育質量提升的探索和實踐,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切實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教學、科研、人才隊伍建設等中心工作同謀劃、部署、落實,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落實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工作中,學位點專兼職思政隊伍建設日益完善,教師教書育人意識明顯增強。
全面和深入地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探索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強化思想鑄魂育人。一是通過抓好課堂教育和課外引導、抓好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抓好主流正面教育和化解負面思想、抓好線上和線下宣傳教育、抓好組織建設和發揮黨員作用五個相結合等方式,構建思政教育聯動機制。二是通過創新師生黨團建設模式、完善宣傳和網絡平台布局、加強思政課堂教學改革、開展課程思政示範建設、開辟紅色革命體驗教育基地等,構築和完善思政教育主陣地建設。三是大力推進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把學生成長成才需要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好社會實踐文章;建立專業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核心訓練模塊,推動科研育人、創新育人,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文章;開展講好黨的曆史、知識、故事和把黨的理論學習融入課堂、融入實踐、融入成長和融入成才的“三講”“四融”活動,制定“緻遠班”精英訓練計劃,探索以理想信念教育引領優秀人才的培養模式,圍繞創新文化傳承、紅色文化熏陶、學習文化建設等多個維度,做好文化建設文章。
三、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導師選拔培訓、師德師風建設情況,學術訓練情況,學術交流情況,研究生獎助情況。
1.培養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養以工程科學、生物科學和管理科學為基礎的複合型創新人才。既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引導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知農愛農創新人才。所培養的人才對生物學的基本原理、發展規律和潛在應用的相關内容應有深入的了解,既具備工程科學與技術的良好基礎,又具備生物學的良好基礎,能夠将先進的工程原理與方法應用于農業生産過程中,具有解決與農業生産相關的工程問題。在知識體系上除了掌握工程科學原理與技術知識外,還應具備以下知識背景和能力: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和生物有機體與它們所在的物理環境的相互關系,能基于農業生物科學原理進行正确的工程設計。
面向農業機械化工程領域科技創新與技術裝備研發、農業生産與經營管理等行業和相關産業體系需求,在熱帶作物生産機械化尤其是天然橡膠機械化生産、南繁育制繁種智能化裝備、熱帶農業信息化處理等方面及時把握學科發展國際前沿,培養适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并且具有國際競争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品德素質。掌握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團結協作,恪守學術道德規範;樹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懈奮鬥的理想。
知識結構。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所從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理論研究或技術研究中有新的見解;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和聽說能力。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企業或相關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生産推廣、經營和管理工作。
基本能力。在本門學科上具備基本的研究和應用能力,主要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學術交流能力等。具有較強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承擔專業領域實際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并且能及時把握學科發展國際前沿。
身心健康,具有承擔本學科範圍内各項專業工作的良好體魄。
2. 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培養方式: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主要采取課程學習、科研訓練、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實行導師個别指導或導師團隊指導。
(1)本專業碩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培養方式。
(2)實行導師負責制。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以基礎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重點培養學生具有優良的學風和科研創新能力。導師全面負責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學風教育和學術道德規範教育,指導研究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開題報告、科學研究、學術與實踐活動、學位論文等。個人培養計劃應在研究生入學3個月内提交。
(3)課程學習方式。碩士研究生通過課程學習,打好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必要的研究方法。學習方式采取聽課、讨論和自學相結合,注重培養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的能力。所學課程都必須通過考試或考查,成績合格方可獲得學分。
(4)學習年限。碩士研究生基本學習年限為3年。研究生在基本學習年限内不能完成學業的,可以申請延長學習年限;對提前完成培養計劃、學位論文符合申請答辯要求的研究生,經過規定的審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辯、畢業并申請學位。具體按學校研究生學籍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3.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
(1)本學位點開設的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實行學分制,總學分數不少于29學分(包括課程學習和必修環節學分)。課程學習不少于25學分,其中學位課程15學分(含公共基礎課、基礎理論課和專業基礎課),非學位課程10學分(選修課)。課程體系設置合理、規範,詳見本學位點培養方案。
(2)嚴格按照《海南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修訂)》(海大黨政辦〔2023〕51 号)開展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組織管理,規範教學行為、維護教學秩序。為構建與“985工程”建設高校相适應的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與監督體系,學校制定了《海南大學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規定(修訂)》”,并設立教學督導制度,有效地監控了研究生課堂教學過程,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3)重點遴選了一批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教授授課,加強青年教師培養,推進教學工作中教學團隊的形成。推動新型教學課程建設,設置高等農業機械學和農機案例為核心課程,由楊然兵、張喜瑞教師主講,并嵌入案例庫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
2.導師選拔培訓、師德師風建設情況
(1)導師選聘
嚴格按照海南大學出台的《海南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選聘和管理辦法(修訂)》(海大黨政辦〔2022〕20 号),以及學院出台的《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校外導師聘任及管理辦法(暫行)》等文件選聘碩士生指導教師和兼職指導教師。
(2)導師培訓
按照《海南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對碩士生導師進行培訓。2024年對所有在崗導師進行研究生培養文件的專題學習;同時,抽調部分新進導師參與到學位點建設與評估工作中,以增進對學位點規章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了解。
嚴格按照《海南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對導師指導過程進行管理。2024年本學位點導師都能夠認真履行導師職責,未出現違反該工作條例的情況。
(3)導師考核
嚴格按照《海南大學學術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條例》對碩士生導師進行考核,2024年本學位點未出現導師違反上述制度規定和要求的情況。
(4)師德師風建設情況
制定《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師德師風規範實施細則》《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人事制度改革方案》《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文化建設方案》《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落實意識形态責任制實施細則》《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基層教學組織管理辦法(試行)》《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課程思政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和辦法,實施“師德引領計劃”等,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制度化、常态化,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為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搭建“四梁八柱”。
3.學術訓練情況
聘請了本學科國内外知名專家學者為研究生做專題學術報告或座談交流,幫他們了解科技前沿動态、培養創新思路。在培養方案中将學術活動設置為必修環節,規定研究生必須參加6次以上校内外學術活動。2024年,依托學校冬季小學期、學科建設經費、研究生業務經費、學院發展基金和導師項目經費,學位點為研究生組織了 7 場高水平的學術報告會。
4.學術交流情況
要求導師定期組織科研團隊内或科研團隊間以研究生為主體的學術交流活動,培養學術表達和交流能力;要求學生必須參加學位點特邀專家的學術報告,向大師學習科學研究方法;鼓勵研究生參加校外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構建開放型的學術環境。
5.研究生獎助情況
學校建立了完善的獎助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新生獎學金、科研成果獎勵、金光獎學金、雅居樂地産助學金、寶鋼獎學金,助教、助管、助研等崗位助學金,并制定了相應的獎勵資助管理制度。本學位點還根據學科特點就各類獎勵、資助制定了評定細則。
本學位點根據學科特點就各類獎勵、資助制定了評定細則。獎助覆蓋面達廣,學業助學金、獎學金覆蓋面達100%,單項獎勵從2000-20000不等。2024年,學位點研究生獲“海南大學學業獎學金”15人。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況
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情況。
1.人才培養
(1)鼓勵研究生導師開展教學改革實踐,以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2)邀請權威專家為研究生進行短期專題授課,以拓展研究生的國際專業視野、提升英語運用能力。
(3)強化實驗、實踐教學,注重提升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多次修訂了培養方案,逐步提高實驗和實踐教學的比重。學生取得的學術成果和就業情況如下表1、2所示。
表1:2024屆農業機械化工程研究生學術成果情況統計表
論文題目 | 學生姓名 | 發表刊物 | 收錄類别 | 影響因子 |
旋轉水力提升多金屬結核運動特性數值模拟 | 陳雲 | 礦冶工程 | 中文核心 | 1.78 |
含能量回收工藝的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比能耗分析 | 宋結民 | 工業水處理 | 中文核心 | 2.3 |
卧式香蕉稭稈粉碎還田機 | 位士全 | 農機化研究 | 中文核心 | 1.4 |
表2:2024屆農業機械化工程研究生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表
姓名 | 畢業去向(就業/升學) | 單位名稱 |
陳雲 | 就業 |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就職 |
位士全 | 就業 | 江蘇省農機化服務站 |
宋結民 | 就業 | 亨通光電 |
2.教師隊伍建設與科學研究
将師德師風建設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納入對教師教學效果、年度考核、民主評議、同行評價和學生評價的重要考核内容,作為教師職稱晉升、職務提拔、績效分配、評優評獎等的主要依據。進行師德師風負面清單管理,嚴格師德師風失範懲罰機制,實行師德師風失範一票否決制。實行全在職在崗待遇支持教師到國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訪學深造等,提升教師業務能力。2024年學位點入站博士後2人(挂靠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後流動站),1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稱号。
針對天然橡膠和熱帶水果産業鍊涉及的智能裝備需求,研發了割膠機器人、椰子和火龍果智能采摘機器人等關鍵設備。2024年學位點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獲批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學位點獲批的項目、發表論文如表3-5所示。
表3:2024年農業機械化工程獲批立項國家級項目
序号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經費 | 項目來源 | 執行年限 |
1 | 面向土壤-殘膜結合體的天然纖維增強起膜鏟磨損沖擊特性及擾動分離機理研究 | 楊松梅 | 30萬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2025-2027 |
2 | 履帶式農機導航路徑跟蹤偏差形成機理及複合分層抗幹擾控制 | 張健 | 32萬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2025-2028 |
3 | 山地芒果園炭疽病智能感知與施藥策略研究 | 張慧明 | 32萬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2025-2028 |
表4:2024年農業機械化工程獲批立項省部級項目
序号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立項經費 | 項目來源 | 執行年限 |
1 | 青毛豆不同種植農藝系列收獲裝備研制及智能化應用 | 趙映 | 238萬元 | 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 | 2025-2027 |
2 | 熱帶特色果園智能化管理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 | 付威 | 500萬元 | 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 | 2025-2027 |
表5:2024年學位點發表的代表性論文
序号 | 論文題目 | 第一或通訊作者 | 發表刊物 | 收錄類别 | 影響因子 |
1 | Design and Testing of a Branched Air-Chamber Type Pneumatic Seed Metering Device for Rice | 查顯濤 | Agriculture | SCI | 3.3 |
2 | Recognition of mango and location of picking point on stem based on a multi-task CNN model named YOLOM | 付威 | Precision Agriculture | SCI | 5.4 |
3 | Risk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bystander exposure from agricultura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prayers in golden coconut plantations: Effects of droplet size and spray volume | 王娟 |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 SCI | 6.2 |
4 | arly detection of rubber tree powdery mildew using UAV-based hyperspectral imagery and deep learning | 付威 |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 SCI | 7.7 |
5 |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spectral model to estimat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with small soil samples sizes | 胡文鋒 |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 SCI | 5.2 |
3.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國際合作交流
以重點科研團隊科研項目為載體,與海南海口、三亞、儋州、東方等地市建立了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助推熱區機械化水平;與文昌發射場、海馬汽車有限公司及多家裝備制造科技企業合作,提供核心技術支持;應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健康狀态感知與管控技術,助力提升海南省新能源汽車安全運行水平。2024年學位點選派1名教師到定點扶貧鄉鎮任駐村書記,為促進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同時本學科積極對标國内外一流學科水平,積極學習和吸收國内外機械類一流學科的先進經驗,積極開展國際間的科研項目合作,鼓勵并支持本學科研究生赴境外交流學習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五、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學科自我評估進展及問題分析,學位論文抽檢情況及問題分析。
學位點于2024年5月、8月邀請浙江大學何勇教授(學科評議組成員)、吉林大學齊江濤教授、吉林農業大學高連興教授、浙江理工大學陳建能教授和揚州大學缪宏教授等5位校外專家和楊然兵教授、付威教授、廖宇蘭教授、梁棟教授等9位校内專家開展了農業機械化工程學位點自我評估工作會議,指出學位點存在的問題,制定學位點改進提升工作方案。
圖1 學位點組織專家召開自我評估工作會議
1.學科自我評估進展及問題分析
(1)學科建設方向具有一定特色性,但是學科僅為二級學科,發展不夠全面。
學院涉及的學科較多;在農機領域雖然具備一定積累,但在農業電氣化和信息化方面還有待提高。
(2)缺少重點課程建設和優秀教材建設。
多數導師缺乏對課程建設和優秀教材編制的認識,日常多重于科研,不夠重視課程和教材的研究。
(3)招生人數過少,生源質量有待提高。
沒有獲批一級學科,招生宣傳力度不夠。
培養過程管理工作還可進一步細化。
研究生日常管理人員數量不夠,制度執行效率偏低。
學位點對海南省農業機械化産業支撐力度不夠。
缺少與地方政府和優勢企業的溝通,對海南省農業機械化生産現狀了解不足,學位點成果轉化水平有待提高。
2.學位論文抽檢情況及問題分析
申請碩士學位者需按《海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規範》要求撰寫學位論文,并通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檢測。校研究生處抽查論文或申請提前畢業論文,按《海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抽查實施辦法》進行評審。不在學校抽查範圍的學位論文,由學位點自行組織雙向匿名評審。2024年,本學位點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檢測通過率為100%,學校抽查及學院自行組織的學位論文評審通過率均為100%。
六、改進措施
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和下一步思路舉措。
(1)進一步凝練學科建設方向
發展目标:以熱帶特色作物、南繁種業智能裝備為學科建設目标,進一步凝練“熱帶+南繁”特色的農業機械化工程的學科建設方向,形成區域優勢。争取在2026年獲批“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保障措施:
1)立足海南社會經濟發展,充分調研需求,重視對外交流,以開放的模式建設學位點;
2)精準引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骨幹;
3)推動科研團隊的組建,提升學科方向凝聚力;
4)精心策劃學科建設論證論壇,邀請專家精準把脈;
5)綜合發展,鞏固優勢,先做強再做大。
(2)進一步加強重點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
發展目标:加大學科建設經費和人力投入,提升整體學科水平。加強重點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獲批省級金課和國家級規劃教材。
保障措施:
1)多種渠道增加學科建設經費投入,争取海南省、學校的學科建設經費、學位點導師的科研經費、與企業共建實驗室等方面;
2)加大人力投入,提高思想認識和宣傳力度,切實将學科建設是龍頭的思想深入人心;
3)優化學科建設投入布局,補足短闆,做強優勢。
(3)穩定學位點招生人數,提高招生報考率
發展目标:學位點招生人數穩定;提升學位點知名度,逐年提高招生報考率。
保障措施:
1)凝練學位點建設特色與優勢,樹立優秀導師和優秀學生(畢業生)典型,制作宣傳材料,在本校和其它高校召開招生宣講會,吸引學生報考;
2)加大學位點建設投入,進一步改善研究生學習、科研和實踐環境,樹立良好口碑,提高推薦指數;
3)與知名高校、研究機構、知名企業建立良好關系,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升學和就業機會,提升學生吸引力。
4)在學校學位點發展規劃布局的指導下,向學校申請招生指标。
(4)加強學風建設和培養過程監管
發展目标:避免本學位點研究生出現學術不端行為,提升教師授課水平和研究生的滿意度。
保障措施:
1)根據《海南大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辦法》、《海南大學研究生學術規範規定》、《海南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檢測及處理規定》等制度,安排輔導員和研究生班主任對研究生進行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
2)嚴格按照《海南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辦法(修訂)》文件進行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和分流。對任課老師授課進行了測評工作,對教師師德、教學準備、教學态度、教學内容等10個方面進行反饋測評。
(5)加強對海南省農機産業的支撐和發展
發展目标:支撐海南省熱帶高效農業産業發展,重點服務海南省天然橡膠、南繁種業和熱帶果蔬機械化、智能化生産。
保障措施:
1)派駐導師挂職有需求的地方政府或企業,及時掌握生産一線技術需求。
2)在儋州、三亞等地建立中試基地,加強成果轉化示範效應。
3)與海南省農機高新技術企業聯合申報國家、省重點科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