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農業機械化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領域代碼:470109
領域名稱:農業機械化 領域英文名稱: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一、培養目标
農業機械化領域是與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農業機械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人才。具體要求為:
(一)農業機械化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較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熱愛農業,遵紀守法,品德良好,艱苦奮鬥,求實創新,積極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發展服務。
(二)農業機械化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掌握農業機械化推廣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強的專業技能和技術傳授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和新型的農業推廣理念,能夠獨立從事較高層次的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掌握傳媒理論及技術的基本知識。
二、領域簡介
農業機械化是根據農林牧副漁各行業生産、農村建設以及農民生活的需要,示範推廣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普及農業機械化科學技術知識,指導農業生産者改善生産條件,提高勞動生産率,從而有效利用資源,增加産品産量,改善品質。
三、招生對象與學習年限
招生對象主要為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曆(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學習方式,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4年。
四、培養方式
(一)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
(二)學位論文指導實行雙導師制。以校内導師為主,聘請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等環節的指導工作。校外導師一般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并有高級技術職稱。
五、課程學習及必修環節
課程學習和實踐教學實行學分制,總學分數不少于33學分。
(一)課程學習不少于27學分,包括公共課11學分、領域主幹課10學分、選修課不少于6學分。選修課一般由學生選修,導師同意。課程設置見附表。
(二)校外實踐研究6學分,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三)必修環節不計學分,應包括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實踐研究活動、答辯等。
六、實踐環節
校外實踐研究是全日制農業機械化領域農業推廣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往屆本科畢業的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實踐研究,應屆本科畢業的研究生校外實踐研究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年,考核合格獲得6學分。指導教師應為研究生制定詳細的專業校外實踐研究,指導其開展實踐學習。實踐期滿後研究生要撰寫實踐學習總結報告,培養單位應對研究生的實踐環節進行考核,通過者取得相應學分。
七、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一)論文選題
論文的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産實際或者具有明确的生産背景和應用價值。可以是一個完整的農業推廣項目策劃、農業設計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可以是技術攻關研究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材料、新品種的研制、開發和應用技術,可以是農業、農村管理理論和實踐。論文選題應有一定技術難度、先進性和足夠的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應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問題的能力。
(二)論文形式
論文形式可采用項目設計、研究論文或調研報告等
(三)論文評審與答辯
1、學位論文的評審應着重考察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生産實際問題的能力;審查學位論文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審查其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實際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審查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計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審查其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研究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3、學位論文應有2位專家評閱,答辯委員會至少有5位專家組成,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均應有來自農業生産或管理一線的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答辯委員會應由5~7位專家組成。導師可參加答辯會議,但不得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
(四)學位授予
1、要求本專業研究生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環節,取得規定學分;
2、要求本專業研究生在讀期間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篇;
達到以上條件,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論文評審、答辯及學位授予按照《海南大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暫行實施辦法》(海大辦【2008】23号)的有關要求進行。
全日制農業推廣碩士農業機械化領域專業學位課程設置
課程
類别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
學期
| 考核方式
| 備注
|
公
共
課
| 英語
| 3
| 72
| 1、2
| 考試
|
|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與實踐
| 2
| 36
| 1
| 考試
|
|
技術推廣理論與方法
| 2
| 36
| 1
| 考試
|
|
農業科技
與“三農”政策
| 2
| 36
| 1
| 考試
|
|
農業傳播技術與應用
| 2
| 36
| 1
| 考試
|
|
小計
| 11
| =SUM(ABOVE)216
|
|
|
|
領域主幹課
| 農業機械應用案例分析
| 2
| 36
| 2
| 考查
|
|
農業機械化新技術進展
| 2
| 36
| 1
| 考查
|
|
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
| 2
| 36
| 1
| 考試
|
|
高等農業機械學
| 2
| 36
| 1
| 考試
|
|
現代農業工程學
| 2
| 36
| 2
| 考試
|
|
小計
| 10
| 180
|
|
|
|
選
修
課
| 高等農業機械化管理
| 2
| 36
| 1
| 考查
| 選修6學分
|
現代測試技術
| 2
| 36
| 2
| 考查
|
生物質能轉換技術
| 1
| 18
| 2
| 考查
|
農業物料物理特性
| 1
| 18
| 2
| 考查
|
現代農業信息技術
| 1
| 18
| 2
| 考查
|
現代制造技術
| 1
| 18
| 2
| 考查
|
科技論文寫作
| 1
| 18
| 2
| 考查
|
設施農業裝備技術
| 1
| 18
| 2
| 考查
|
農産品加工技術與裝備
| 1
| 18
| 2
| 考查
|
農業生物環境控制
| 1
| 18
| 2
| 考查
|
專業實踐
| 應屆本科畢業生12個月,往屆6個月,考核合格。
| 6
|
| 3-5
|
|
|
必修環節
| 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
|
|
| 3
|
|
|
論文工作中期考核
|
|
| 4
|
|
|
校外實踐研究
| 6
|
| 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