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學
當前位置: 首頁 >> 本科生教學 >> 課程建設 >> 正文
    課程建設
    機械工程系課程建設
    時間:2015-05-15 點擊:

一、課程建設的基礎與目标

海南大學機械工程系經過長期的教育教學改革,已經初步積累了一定的課程建設基礎,《機械原理》已建成為省級精品課程,《機械制圖》、《金屬切削機床概論》和《互換性與技術測量》已建成為校級精品課程,《材料力學》,《機械設計》獲批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在已取得課程建設成果上,機械工程系拟建立以合格課程為基礎、優質課程為重點、精品課程為示範和特色的課程建設體系,計劃用3年的時間,使機械工程系各專業必修課程全部達到合格課程标準;1-2門以上課程達到省級精品課程标準,2-3門以上課程達到校級精品課程标準,建成3-4門以上網絡課程;增加4-6以上門重點課程,2門讨論式課程。

二、課程建設的主要内容

(一)合格課程建設

合格課程建設是課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機械工程系十分重視合格課程建設工作,尤其重視新上專業的課程建設,盡早使其全部達到合格課程标準。合格課程建設的重點内容如下:

1.課程梯隊建設

課程梯隊由課程主持人、主講教師、助教組成,課程主持人、主講教師所學專業應與申報課程相符合或經過1學期以上的該專業方向進修學習,并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講師職稱;形成一支人員相對穩定,具有一定教學和科研能力的教師梯隊。

2.教學内容建設

教學内容科學,經過教學過程整合,能夠吸收一定量本學科領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的教學經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理結合。

3.教學方法和手段

能夠選用較為适宜的教學方法和比較科學、先進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構建“自主學習,課外訓練、實踐實驗技能訓練”三大課外自主學習體系建設,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

4.實驗實習實踐條件建設

課程實驗項目明确,有針對性,并且有實驗指導書;制定實習實踐場所管理規範,确保環境良好。

5.教學資源建設

教學文件包括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教案、實驗指導、參考文獻、考核方法及試題庫或試卷庫等。

6課程質量監控與效果評價

建立完備的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實行課程教學“督導”制度和“同行評教”、“學生評價”制度,加大對課程教學的監控和檢查力度,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7.課程管理

建立課程教學文件的管理規範,實行課程建設責任制和課程資源的網絡管理。

(二)精品課程、重點課程、讨論式課程和網絡課程的建設

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精品課程建設要做到高起點、高标準、高要求,體現“有用、有效、先進”的思想,按照學校相關标準和要求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工作。

1.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改革思想

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體現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滿足學生自主化學習、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2.建設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

精品課程要由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豐富授課經驗的副教授或教授主持,并在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和科研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師梯隊,并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

3.注重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使用網絡進行教學與管理。

4.加強重點課程、讨論式課程和網絡課程資源建設

在主要教學文件(包括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授課教案、實驗指導、參考文獻、考核方法和試題庫或試卷庫、主講教師教學錄像等)上網免費開放的基礎上,加強重點課程、讨論式課程和網絡課程的建設,争取經過三年的努力,達到能夠進行遠程教學的要求,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5.注重教材建設

選用國家級優秀教材和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勵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

6.重視教學内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教學内容要先進、科學,并經過主講教師進行2個輪次以上教學過程整合,及時吸收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廣泛吸納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7.不斷改革教學方法

能夠選用适宜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符合素質教育要求。

8.不斷深化考試改革

建立有效、可信的考試機制,考核内容和方法科學合理,鼓勵探索和嘗試網上考核。

精品課程、重點課程、讨論式課程和網絡課程建設情況

版權所有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认证平台)Platinum China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人民大道58号 郵編:570228
  • 綜合辦:0898-66267576 教務辦:0898-66271526
  • 機械系:0898-66267372 電氣系:0898-66267252 汽車系:0898-66267936
  • 美工支持/中旗網絡
  •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公衆号 緻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