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标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較堅實的數學、力學、管理學、計算機、外語、必要的人文社科和經濟管理基礎知識,掌握載運工具及交通運輸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能在企業、高校、科研單位從事載運工具技術使用與管理、運輸規劃與設計、運輸組織、管理和調度、教學及科研等工作的交通運輸領域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主要學習交通運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載運工具技術運用與管理、運輸線網和樞紐規劃與設計、客貨運輸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載運工具技術使用與管理、運輸規劃與設計、運輸組織、管理和調度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愛國敬業的精神、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科學素養;
2、具有從事交通運輸工程工作的所需的工程數學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一定的運輸經濟管理知識;
3、具有良好的運輸安全質量、運輸環境、職業健康和運輸服務的意識;
4、掌握紮實的交通運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了解交通運輸的發展曆史及趨勢;
5、掌握交通運輸領域常用的一般技術分析方法或設計方法,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分析交通運輸中存在的問題,并能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能夠參與運輸生産及運營系統的設計,并具有保障其穩定運行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進行運輸系統或相關産品的開發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能力,具有職業發展學習能力;
8、了解國内外關于交通運輸領域的技術标準、政策和法規;
9、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交流溝通、環境适應和團隊合作能力;
10、具有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不少于一門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環境下的交流、競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
三、主幹學科
交通運輸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四、核心課程
運籌學、機電工程學、交通運輸設計及技術應用、載運工具檢測與診斷技術及其維護、運輸組織學、交通運輸安全、交通運輸法規、交通運輸系統規劃與設計、交通運輸企業管理等。
五、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分為課程實驗教學和專業實踐教學兩部分,包括駕駛實習、生産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科技訓練等多種形式。
六、主要專業實驗
大學物理實驗、力學實驗、電工電子技術實驗、交通運輸設備及性能實驗、運輸系統模拟與仿真實驗等。
七、大學生素質拓展學分
該學分不作為課程學分。是指要求和鼓勵學生自主參加各種有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課餘活動,并分層次規定相應學分要求的一種培養安排。按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技能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等方面計學分。
八、修業年限
四年
九、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十、學分要求
本專業學生畢業所需學分包括課程總學分和大學生素質拓展學分,共計181.5學分。
課程總學分共178.5學分,其中課内必修課應修學分,包括公共必修課應修36學分,學科基礎必修課應修51.5學分,專業必修課應修29學分;課内選修課不少于30學分,包括專業選修課不少于15學分,文化素質教育選修課不少于6學分,英語拓展選修課不少于6學分,創新創業課不少于3學分,課外實踐教學環節應修30學分;大學生素質拓展學分不少于3學分。